1月16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项目在天津港启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严新平、胡亚安,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徐光,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原副局长、巡视员解曼莹,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刘道刚,天津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褚斌,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戴明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马林,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关积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清,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勘察设计大师卢永昌,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忠涛,广西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李雪松,天津市气象局局长关福来、副局长赵玉洁,天津海事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柴进柱,天津市科技局副局长祖延辉,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党委书记邓祝森,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庞雪松,天津港集团副总裁杨杰敏等领导和专家出席启动活动。来自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大学、天津港集团等单位的项目组成员50余人参加活动。
启动仪式上,徐文强,卞曙光、褚斌、戴明新分别致辞。
启动会上,成立了由李华军、严新平、胡亚安以及徐光、解曼莹、马林、关积珍、李清、卢永昌、王忠涛等10位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专家组对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认真讨论与审议,认为该项目实施方案符合任务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安排,任务(课题)接口关系明确、清晰,技术指标体系完整,满足项目指南的要求,拟定的技术路线正确、进度计划合理,评测方法与考核方式科学合理,组织管理制度健全,风险分析和应对方案完整,成果交付形式明确,符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管理要求,一致同意实施方案通过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慧交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包括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在内的智慧交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目前,我国尚缺乏完善的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技术,亟待突破长效实时可靠监测、长距离通信组网、高效高精度数值预报、全要素动态数字孪生、高效协同智能决策等关键技术。2023年,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邀请天津港集团等9家单位共同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关键技术”项目成功获批。
该项目面向我国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发展及通航效能提升的重大需求,将研究“港口群—航道—船舶”耦合下通航资源高效协同决策等理论,在通航要素长效实时监测、海上通信离岸标体建站及组网、通航环境高精度数值预报、港口群航道动态实时数字孪生、通航资源高效协同智能调控等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构建复杂环境下沿海大型港口群通航资源高效协同决策平台,研制相关装备、系统和平台,开展应用验证,实现长航路乘潮、夜航、雾航、双向通航等复杂环境下大型重点船舶安全抵港“零待时”。
下一步,天津港集团将积极参与智慧航道建设,形成沿海大型港口群航道设施智能化成套理论、技术、设备等创新性成果,进一步优化天津港复式航道作用,全面提升通航效能。该成果的应用对提高天津港港口航道通航资源利用和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进而可适时推广至其他的沿海港口航道水域,助推我国水路交通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