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ck

头条新闻

市国资两委抢抓机遇 主动作为
扎实推动“十项行动”落地见效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1-09 09:19

市国资两委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工作部署,抓机遇、谋改革、促发展,扎实推进国资系统落实“十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1-9月,监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6.1%,利税同比增长17.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各项指标稳步向好。

一、坚持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发展潜力

一是高位谋划狠抓落实。制定方案主动承接任务。主动承担认领十项行动重点任务,第一时间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制定国资系统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推动机制,梳理确定重点任务82项、重点项目72项,总投资约2700亿元。健全机制压实落实责任。健全完善定期调度、分工推动、调查研究、督促检查、信息报送、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形“月汇总进度、季度形成阶段性进展报告”的导推动落实机制,建立重点项目重点任务两个台账,高质量推进落实落地。强化组织推动。筹备召开国资系统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十项行动”工作推动会,对重点项目任务再部署再推动。及时总结推介落实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加强交流互比互鉴,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截至9月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00多亿元,重点任务2023年当年任务平均完成率超过80%

二是积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深化央地协同发展机制。研究制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专项行动深化央地合作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央企资源,分类分批与央企及所属企业进“点对点”对接服务,累计走访、对接、接待近80家次,帮助央企解决问题、促进央地国企合作42个(次)。中核集团、中交集团、航天科工等10余家央企与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近期中车集团、中交集团、中铁集团、航天科工等将与我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年以来,中央企业在津新设机构50多家,落地实施及重点推动的项目约60亿元。中核二四公司搬迁落户天津发展,泰达控股与中子共同开发运营天津软件园项目,纺织集团与中交建将就天纺科创产业园项目开展合作不断提升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国企交流合作水平。印发《完善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合作机制方案》,召开京津冀三省市国资委第一次联席会暨深入合作研讨会。推动城投集团与华夏银行、泰达控股与河北建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天津港集团与河北港口集团共同签署《津冀世界一流港口联盟合作协议》;天津旅游集团、北京首旅集团、河北旅控集团就开发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开展战略合作,50家三地旅行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三是围绕一流港口建设助力港产城融合发展。聚焦绿色智慧枢纽港口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全部滚装码头实“零碳”运营,全港风机、光伏年发绿电能力约1亿kWh;太平洋集装箱码头获评五星级港口。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自主研发全球首台氢电混合动力ART,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获评五星“智慧港口”。南疆“公转铁”远航南27#码头升级等项目建成投产,外贸班轮航线数量达到144条。1-9月,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3.67亿吨,同比增长1.1%;集装箱完成1761标箱,同比增长6.5%聚焦适港产业提质升级,提升港航要素集聚能力。与国能集团、国家管网、中石化集团等策划国能天津二期、LNG二期工程建设、实华二期原油商储等项目,总投资约175亿元。与东疆管委会、京东集团签署合作战略协议,做大做强跨境电商业务,1-9月完成793万单创新拓展汽车物流服务链条,福特中国天津港汽车中转中心正式启用。

、坚持“一企一策”,扎实推进“三量”工作

深入落实敏尔书记国企调研指示精神和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国资系统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质量的实施方案》,以城投集团、泰达控股为重点打造“三量”工作标杆,推动34家监管企业“一企一策”制定“三量”实施方案。今年以来,以三量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加快推动土地房产盘活和城市更新项目。深化国企土地房产盘活专项行动,定期晒进度、强调度,层层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召开国资系统城市更新、资产盘活项目银企对接会,14家监管企业和13家金融机构进行对接,与市内六区、环城四区一区一策专题研究资产盘活工作。1-9月,盘活土地房产84万平方米,去年以来累计盘活利用284万平方米,实现盘活收入186亿元。围绕破解区域交通路网缺失、基础设施老旧,实现城市功能提升与产业创新发展协同,策划形成泰达控股一机床、城投集团金钟河大街南侧片区、轨道交通集团先达地块40个重点城更项目,19个已开工建设。全部项目完工运营后,预计可实现盘活提升国企土地房产568万平方米,化解历史负债150亿元,上缴税收33亿元,可为区域内41.3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提供都市型产业空间187.5万平方米,创造就业岗位8700余个,年服务客流量600余万人,为属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

以服务支撑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作为培育增量新途径加强国资文旅资源协同,精心策划活动、搭建消费场景,整合推出20条精品旅游线路、20项品牌化特色文旅活动,大运河、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全面开工,全面助力国家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旅游集团发挥链主作用,会同14家国企策划举办天津2023金秋海河文化体育旅游节系列活动,呈现40个文旅体验场景。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旅游集团、城投集团、泰达控股等10家国有企业,共举办各类文旅活动205场次,吸引游客193.8万人次,实现销售额近7500万元。天津港集团国际邮轮航线全面恢复,中秋国庆期间接待国际邮轮5艘次,游客接待量1.2万人次。

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质量研究形成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在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回头看和专项调研基础上研究形成初步实施方案928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指出,天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改革举措。推动落实上市公司倍增计划建立“上市公司数据库”与“上市储备项目清单”,制定实施十条支持企业上市政策,渤海证券完成上市申报工作,广通股份成功进入北交所新三板创新层,王朝酒业成功完成定向增发深入开展双百”“科改专项改革行动推动卓朗科技、汉沽盐场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最新一轮“双百企业”名单,新增准双百企7力生制药新增纳入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有力有序推动低效无效企业退出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工作方案,今年以来完成60低效无效企业退出

、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一是多措并举培育产业新动能。围绕全市产业布局,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推动做优产业做强企业。着力培育新的产业集团。整合设立康养集团,探索组建交易集团做实做强中环信息产业集团。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航运金融,天津港集团、渤海银行、渤海财险就推动航运金融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家港口、金融、贸易企业建立航运金融和港口经济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发展车联网产业,渤海银行、卓朗科技、中环系统等8家企业与中汽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围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汽车产业数智发展、科技金融、成果转化等领域协同协作。着力实施育精培优专项行动。从二、三级企业首批遴选50家企业入库,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赋能、深化改革、管理提升、党建引领,2027年培育100家左右优质标杆企业。

二是科技创新赋能不断加强。深入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不断提升我市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1-9月,监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6.5%,其中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营业收入的3%,高于全国省级国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开展科技型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专项工作,遴选10家科技型企业推动打造自主创新策源地“专精特新”企业总量同比增加近一倍。集中力量开展卡脖子技术、战略性前沿科研攻关,实施104项科技攻关项目。梳理我市高校科技成果清单项目,形成可承接项目117项,加强与天大、南开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新动能引育提速上量。与各类市场主体加强合资合作,举办国有经济深化改革强化合作签约仪式,集中签约54个项目涉及投资600多亿元。赴香港招商引资,首个港商与天津国企投资合作项目将落户河西区联合广场,总投资预计40亿元。

三是助力天开园建设打造我市科技创新转化增长极。投资31亿元打造天开高教科创园起步区项目,总建筑面积近21万平方米,利用高教资源建设我市科技创新转化新增长极。按时高质完成开园硬任务。发挥海河设计集团等专业化优势,组织宏达公司等国有企业在短短40完成了天开园一期4.7万平方米室内装修和室外改造提升,顺利实现开园运营。一期开园后,又全力投入天开园二期4.3万平方米改造项目,829日提前完成了提升改造任务发挥国企优势积极服务园区运营。成功举办首“百企进天开”主题活动7家企业签署入驻意向书;天津产权交易中心、OTC及国有基金提供专业化服务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属法人银行组织科技型客户与天开园创业项目对接,力促产业合作;渤化集团、卓朗科技、中环信息产业集团依托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着力点打造化工、信创、智能制造等中试平台,服务天开园项目成果转化。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先,全面履行国企社会责任

一是开展强根铸魂专项工作深化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制定天津国企“强根铸魂”行动方案,以落实“八个坚持不懈”为抓手明确26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等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举办国资国企社会责任蓝皮书(2023)发布会,集中发布22家监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一步弘扬姓党为民政治本色。着力维护国有企业安全稳定,19件重点重复访事项全部结案,对进京越级访全部建立“一案一卷”和重点人员1+N+1+1四个清单。成立市国资委党委5·31任务、防汛抗洪救灾一线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圆满完成抢险救援、防汛抗洪等任务。

二是扎实开展民呼我为 擦亮窗口为民服务工作。制定为民服务工作方案,明确具体任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以便民热线受理群众反映事项为重点,着力推动一批服务保障民生的项目加快落地、一批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解决,有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内参》刊发。今年以来,国资国企通过自设客服电话、12345便民热线等方式接收热线近373.9万件,办结率99.96%能源集团燃气设施提升改造工程已完工405.4万户、燃气旧管网改造完工60.1公里,更换智能物联网表具约57万具。水务集团持续提高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产水能力已达到273万立方米/日。轨道交通集团完成便民服务点位200个,建成并投运10处停车场,共设置车位1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