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专栏回顾>党史学习教育> 详细内容
市国资委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简报(第二十四期)
文章来源: 市国资委党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组 发布时间:2021-06-18 10:04

各单位以为民办实事成效

检验初心践行使命

市国资系统各单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市委和市国资党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企业职责使命,找准着力点、结合点,推动办实事、求实效,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

能源集团全面推进“冬病夏治、旧病新治”专项行动

能源集团紧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所属7家供热企业全面启动“冬病夏治、旧病新治”专项行动,通过实际举措提升供热水平,持续巩固深化“暖气够不够热?保证温暖到家!”专项工作成效,为保障群众温暖舒适过冬“囤粮积草”。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病症”源头。实施“满意度评级工程”,通过入户调查、网上信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整理汇总群众合理诉求。全面分析冬季运行数据,系统梳理历史遗留问题,深挖“冬病”“顽疾”,建立问题清册,制定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切实找准影响群众舒适用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坚持系统思维,完善顶层设计。打通中心城区、滨海核心区供热联网运行瓶颈,完善多能互补联网调峰布局,打造更加完备的“一张网”供热架构。构建微区域、多热源联网供热系统,完善“源网站户”联调联控策略,优化调度指挥、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拓展人工智能精准供热、舒适用热项目,全面提升调度指挥水平和供热保障能力。

坚持标本兼治,解决疑难杂症。针对换热站设备运行效率低生产能耗高、小区用户反映报修频繁、供热管网老化堵塞失水严重等问题,按照“一站一策”“一户一策”原则“对症下药”,完成老旧管网改造10余公里,设备检修3000余项,入户维修1000余户,有效解决供热设备效能低下问题。

坚持“温暖到家”,做好服务延伸。创新供热服务管家网格化模式,建立标准化维修服务和入户维修承诺机制,健全服务保障网格体系。深化社企共建,建立双向需求征集、双向提供服务、双向沟通协调、双向评价通报“四个双向”服务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定制个性化服务方案。党员干部、200余名供热服务管家主动入户服务,多渠道征集群众意见建议,针对孤、老、残、病等困难用户实施定期走访、预约上门,动态更新关爱台账,切实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坚持“两个至上”,筑牢安全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实抓细各项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措施,健全隐患排查与风险防范双重预防机制,严格落实“作业证”“会签单”“两票三制”、危险作业等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地下供热管线保护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各项安全环保措施落实到位,为实现群众温暖舒适用热筑牢安全屏障。

渤海证券真情服务、金融助力、智力支撑,充分展现金融服务发展独特优势

渤海证券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一面镜子,立足于天津唯一地方法人券商身份,聚焦为投资者服务、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天津国资国企服务,打好强服务、促业务“组合拳”。

畅通“最后一公里”,倾心倾力服务投资者。充分发挥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窗口”职能,举办2021年度首场投资策略会,邀请专家进行精彩分享,为推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做好投资者服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走访调研拟挂牌新三板上市的客户企业,深入生产车间、厂房,细致解答挂牌业务相关问题,为推进项目落实落地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组织开展“共赴春天 健步同行”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健步行活动,向投资者普及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特征、危害和典型案例,引导投资者提高防范鉴别能力,树立正确投资观。

引入源头活水,精准“滴灌”浸润实体经济。瞄准“十四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优质公司,发行新动能主题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募集2.2亿元,持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强劲新动能。发挥直接融资优势,联合头部券商发行短期公司债券,募集资金10亿元,助力天津城投集团提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通过专业资本运作,与天津食品集团津垦牧业签订资本运作服务协议,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形成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新格局,为天津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持续提供金融支持。

发挥优势特长,“智库”发力探索服务模式。发挥研究所“智库”优势,举办以“变局中开新局,转机中现生机”为主题的投资策略交流会,集中各领域“首席”智囊团力量,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投资策略,以前瞻性研究成果服务金融企业投资效益提升。探索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模式,与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工作专班,共同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模式,变“知产”为“资产”,通过金融手段盘活用好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资源。

城投集团着眼城市发展、民生福祉,推动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城投集团牢牢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不断叫响“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品牌,以城投之为服务保障城市发展、改善民生造福百姓。

做实城市运营服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推动城市开发建设集约内涵式发展,持续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一是科技助力民生工程。开展高速出行“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主题活动,高效利用、大力推广“公路护栏网立柱”新技术,积极引进注浆设备、应用四新技术浅层注浆,引进新技术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预警服务,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百姓安全舒适高效出行的现实生产力。二是创新供水服务理念。深挖市场需求,为合作企业提供“家门口”服务,深入杨柳青热电厂就用水服务、供水需求进行回访,深挖再生水大用户用水潜能,进一步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率,确保老百姓水质安全达标、水压稳定,让创新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三是破解民生难题。与路灯处密切配合,深入开展“启明亮灯”行动,实施路灯设施移交、太阳能路灯改造工程,分批次对解放南路起步区、东丽区津滨大道两侧等区域太阳能路灯进行方案编制,积极恢复路灯照明,切实解决管线占压、路灯变“摆设”的问题,为百姓幸福生活点亮盏盏明灯。

擦亮天津城市地标。依托“天津之眼”摩天轮景区重要城市地标和形象窗口,在强化服务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把群众满意放在第一位。一是保安全服务,让游客玩得安心。制定专项安全预案,邀请专业安全咨询机构,联合属地公安部门共同组织演练,保障特殊天气、重大节假日期间游客安全,以高度的责任心为广大游客织密安全网。二是用细节服务,让游客玩得舒心。定时发放精美小礼品缓解游客排队等候的疲倦感和焦虑感,合理延长营业时间满足旅游旺季游玩需求,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安排专人全程引导,提供特殊候舱区,暖心服务铺就轻松畅快游玩之路。三是搞创新服务,让游客玩得开心。以游客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原有票种的基础上,推出包厢门票及文创产品套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览体验。

推出文化惠民活动。发挥津湾广场优势,以新理念、新载体、新内容、新方法助力文化惠民,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一是拓宽文化市场。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在津湾“双剧院”市场化运营模式下,一手抓防疫安全、一手抓演出经营,举办一系列文化艺术展示交流活动,推进“津湾文化艺术节”、“津湾京剧艺术节”等系列演出活动持续升温,打造“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二是丰富演出项目。以重大节假日为契机,组织策划京剧、相声、脱口秀、儿童剧、音乐会等多样化演出,为海河旅游助威造势,全力打造天津文化演出品牌,致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百姓文化生活。三是建设书香津湾。通过文化主题活动持续带动商业活力,探索津湾广场新文旅相融合的新生态,用文化点亮津湾城市地标,用阅读沉淀天津韵味,为广大市民呈献精彩纷呈的津版图书文化盛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