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天津市委员会:
民革天津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发挥轨道交通TOD优势,推进资源盘活利用与城市更新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市国资委指导轨道集团充分利用轨道交通TOD优势,大力实施“TOD+”开发模式,盘活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资源,通过土地出让、城市更新、保障房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开发,构建站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强化顶层设计
为统筹推动轨道交通TOD开发工作,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度复合化、集约化、高效化,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缝合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轨道集团组织编制《天津市津城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近期建设规划》,于2023年7月获得市政府批复,形成了“4+28+N”的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布局,一是对于场段,结合场段周边发展现状和规划情况,提出了近期具备综合开发的4处场段清单及规划要求;二是对于站点,结合已建、在建站点周边零星地、边角地等用地资源,提出了近期具备综合开发的28处站点清单及规划要求,为全面推进轨道交通TOD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二、做好项目谋划实施
市国资委指导轨道集团认真落实TOD专项规划要求,全面开启“TOD+”开发模式,加快盘活土地资源。一是“TOD+土地出让”方面,截至目前,累计盘活土地2005亩,实现土地出让金51亿元。双林车辆段地块以19亿元价格成功出让,盘活沉淀资金8.3亿元,实现政府收益5.7亿元,取得历史性突破。二是“TOD+城市更新”方面,河西区先达、河东区津龙湾、河东区井冈山路、河北区中山北路4个轨道沿线城更项目先后开工建设,盘活沉淀资金15.4亿元,实现政府收益18.6亿元。西青区地铁2号线卞兴站周边片区城更项目也于2024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还有2个轨道沿线城更项目也将于年内陆续入库并开工建设。三是“TOD+保障房”方面,抢救性开工建设佟楼站、医大二院站保租房项目,地铁六里台站、福安大街站和丽水苑二期成功纳入配售型保障房项目,5个项目建成后可提供住房1157套,助力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和人才引进,服务天开高教科创园和京津同城商务区。
三、推进“TOD+城市更新”融合发展
轨道集团秉承“TOD+城市更新”“站城融合”“站产融合”的盘活理念,统筹环境治理、改造提升、交通疏解、综合开发等要素,打造了多个“TOD+城市更新”项目。市国资委指导轨道集团合理利用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征拆地块,纳入城市更新整体范围,盘活地铁沉淀资金、促进老旧小区改造,打造站城融合体。通过挖掘地铁站点潜能、串联交通体系、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提升产业能级,激活片区经济活力,提升改造老旧小区,打造高品质生活区,构建“一站一网双区”的总体格局,“一站”即以地铁站为核心的TOD交通核,“一网”即区域慢行交通网络,“双区”即TOD产城活力区和宜居生活区,通过TOD模式引领片区发展。
中山北路片区城市更新位于河北区宁园街,充分利用地铁6号线北宁公园站的交通优势,以“TOD+城市更新”模式推动片区发展,新建地块与北宁公园站C出入口结建,拟建设TOD特色商业街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方便周边居民生活。同时通过协同地铁站点周边区域开发,塑造城市界面,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城市更新打通20余年无法正常通车的水产前街,落实规划舒园道,切实提升周边居民出行便捷性。中山北路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被市场评为“河北区最重要的城市更新项目”,助力河北区推动“百年中山路”振兴开启新篇章。
四、下一步工作
针对委员提出的思源路站地块问题,轨道集团高度重视,积极与相关委办局、区政府沟通对接,竭尽全力加快促进地块盘活出让。2022年,在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其中一块土地的出让前期工作,并进行了挂牌公告,但因区域位置、周边条件等各种因素,开发商无摘牌意愿,最后以流拍告终。随后,相关委办局、区政府牵头研究通过“TOD+城市更新”方式实现地块盘活,但土地市场并不乐观,测算难以平衡。尽管如此,各有关单位仍在积极努力,拟通过先完善周边道路等配套设施,加快促进地块出让盘活相关工作。市国资委将对轨道集团及其他相关国企在轨道站点周边城市更新项目予以指导和推动,鼓励企业采取“滚动开发、分区实施”的渐进式更新,“量体裁衣”科学研究“TOD”开发范围与体量,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
此外,针对委员意见建议,市国资委将指导轨道集团积极对接相关部门组织研究政策修订等有关工作,并通过学习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将开发规划、预留工程、土地管理、开发收益等内容纳入政策范围,逐步完善我市城轨TOD政策保障体系。政策出台后将形成涵盖轨道交通投融资与TOD反哺的土地及财务对应关系,并将在规划统筹与管控、土地储备与供应、追踪落实机制三方面形成实施细则以及技术类、程序类文件,为天津市TOD综合开发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