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详细内容
对市政协第十五届三次会议第0728号提案的办理答复
文章来源: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5-14 16:20

黄志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国企人才招聘质效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关于“政策支持与引导”方面

一是市人社局出台《天津市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人才需求,围绕培养、开发、引进、流动、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各个环节,为人才在津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法治保障。明确提出本市畅通人才流动渠道,支持人才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间交流,提高国企人才流动便利度。二是市委人才办、市教委、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快引进培养用好人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6个方面20条措施,助推我市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三是深入实施“海河英才”卡制度,创新“举荐制”“集中发卡”等模式,为国企符合条件的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等一揽子支持举措,截止20251月底,累计已为661名高层次人才发卡。四是组织市级人才公寓认定,会同规资、住建、公安等部门,进行勘察评审,新认定60余万平方米、近10000套市级人才公寓,满足国企引进人才阶段性周转住房需求。

二、关于“加强资源共享与平台搭建”方面

一是搭建招才引智平台。在举办“双一流”校园招聘、“海河英才”专场招聘、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交流洽谈会的过程当中同步搭建线上云聘会,面向包括我市国企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广泛征集高校毕业生用人岗位需求,面向高校毕业生和人才进行发布,帮助国企对接更多优质人才资源。在北方人才网开设“国企英才招才引智平台”专栏,为全市国企提供线上发布渠道,集聚各类优秀人才。二是精准对接人才需求。编制发布《天津市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人才需求目录》等高层次人才需求清单,以天津市12条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岗位需求为基础,对重点用人单位深入交流访谈,开展数据交叉验证、专家论证,最终确定198个与我市12条产业链关联度强、人才需求层次高、市场需求量大的岗位,进行集中发布,促进人才与国企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高效匹配和结构优化。

三、关于“教育培训支持”方面

一是扩加大培训覆盖面。市国资委组织开展多期“国资国企大讲堂”,将各区国资委、区属企业纳入培训范围,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等方面,邀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科研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张鹏同志举办“宏观经济趋势与企业机遇把握”,华为中国区计算产业总工程师杨琴举办“人工智能发展与企业应用(DeepSeek大模型分析)”等多次专题培训,会同市委党校举办多期市管企业领导人员、区国资委主要负责人集中研修班,全面系统学习新思想、新理念、新知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市教委牵头组织各高校党委书记、校(院)长和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走访行动,走访国有企业,加强校企联动,及时将企业的用人标准、招聘需求、问题建议等信息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鼓励高校联合走访,带优秀毕业生代表随行走访,提升岗位利用率和签约率,为企业输送专业对口人才。

四、关于“宣传推广助力”方面

一是组织我市优秀央国企赴南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重点高校举办12场“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同步搭建线上对接平台,参会重点企业1200余家次,现场咨询人数近4万人。举办直播带岗活动,邀请国企相关负责人进行线上实时互动交流、投递简历,在线观看23万人次。二是组织“海河英才”学子津门行活动。邀请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11所知名高校400余名师生代表赴特变电工、曙光等国企调研考察,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了解我市优秀市属国企。三是组织开展2024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人才对接交流活动,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重点用人单位、就业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海内外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外籍人才、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优秀人才代表2000余人参会。现场搭建国企人才对接交流专区,192家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企事业单位参会,提供岗位5000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对各区属国企的关注,加强政策指导和教育培训支持力度,发挥“海河英才”等优质平台作用,拓宽区属企业选人用人渠道,助力我市区属企业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