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扛起国企责任 全力保障民计民生
市国资系统全力以赴“保运行、保供应”
前期,针对能源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市国资系统各级党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国资国企顶梁柱、压舱石、主力军作用,千方百计“保运行、保供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心。
科学统筹确保能源供应充足。市国资两委召开专项部署会,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重点围绕6个方面部署安排“保运行保供应”举措,倾力保障能源供应平稳运行。一是加大能源存储。能源集团立足全市410万燃气用户和110万供热用户的能源保障服务任务,发挥中长期合同作用,在全年11.62亿方合同的基础上追加认购市场气4000万方,开足马力增加燃气机组发电量,努力缓解燃煤电厂压力;督促12家参股电厂全力做好燃料采购,不计成本保发保供,实现存煤均可满足7天以上发电需求;积极协调上游企业落实气源16.53亿方,制定“压非保民”应急方案,提前应急调峰存储液化天然气12400吨,确保今冬明春全市生产生活和供热所需气足压稳。二是合理平衡电力。泰达热力致力于天津经济开发区东区的电力供应,遵循“保民生、保稳定、保重点企业、保电网”的原则,周密制定冬季电网供电方案,建立大客户有序用电名录,采取分级调控手段,根据负荷平衡指标精准施策,逐级实施相应的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方案,引导工业企业错峰有序用能。三是力促节能降耗。紧盯“双碳目标”,加强国资系统能耗管理工作,重点指导化工、钢铁、纺织、港口等重点耗能企业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号召广大干部职工落实节能措施、养成节能习惯,助力“双保”工作。天津港集团全面梳理港区各类用电负荷容量,建立用电负荷管控措施,统筹电力有序使用,以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正式投入运营为牵引,带动全港区以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实现低碳低耗。
综合施策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优势,全方位全要素调动资源,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强大支撑。一是强化金融支持。天津银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能源企业开展债券投资160亿元、提供信贷余额38.85亿元,主承销国家开发银行“碳中和”绿色债券12.6亿元,着力在扩容能源资金和服务节能减排上双向发力。滨海农商行主动对接能源企业,针对性地制定金融服务方案,设立快速审批“绿色通道”,为供热企业新投放贷款11.13亿元,搭建“滨缴费”平台提升缴费效率,以实际行动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渤海证券发挥券商直接融资特长,推出11项促融资举措,“提速直达”帮助能源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二是优化运力调配。作为北方重要煤炭下水港口、华东和华南地区电力用煤海上运输通道,天津港集团按日滚动部署煤炭达产、增供保供工作,深度挖掘火车道线卸车潜能,努力压缩作业时间,提高电煤货物卸车效率;强化运输组织调度,优先安排重点保电企业、重点船舶进港作业,以津港之为促进电煤和民生物资运输畅通。三是深化安全措施。能源集团深耕“冬病夏治、旧病新治”专项行动,完成15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3612项设备检修,加强1.7万公里燃气管线、6963公里供热管网及设施设备的日常巡护,切实保障民生用热用气安全稳定。泰达燃气利用先进的巡检系统实时监控管道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和气压变化情况,对重点区域、老旧片区加密巡检频次,牢牢守住燃气安全防线。
尽心尽责提供优质民生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落实民生为首民生为要,在保障民生供应和城市运行中彰显国企担当。一是食品供应新鲜充足。食品集团不断提升“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保障能力,线上线下联动发力做好11大类重要食品物资供应,各类门店市场备货量达180万件,日均供给生鲜蔬菜95.9吨;利用“便利店+OTO”运营模式推出“两公里内一小时送达”服务,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从基地到餐桌”142种主要产品全程跟踪,让百姓“看得见”食品安全、“摸得着”称心消费。二是城市供水压足水好。水务集团紧紧围绕守稳守好城市供水生命线,加快推进“原水”“供水”两网重点工程建设进度,采用“超滤膜”先进产水工艺,引入智能加药系统,启动污泥处理车间自控系统升级改造,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提升水质指标和日产水能力;有效解决14个片区供水低压和155项百姓反映用水痛点问题,让百姓用上放心水、省心水。三是市民出行便捷舒适。轨道交通集团、公交集团聚焦交通强国、交通利民,积极编织“人民满意”的城市交通出行网,全面推动7个地铁在建项目,开延调公交线路47条,大力促进公交、地铁和机场无缝换乘,不断优化客运组织、调整动态运力,适时增加重点点位、高峰时段运行车次,真正把满足群众对美好出行的向往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