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详细内容
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96号建议的办理答复
文章来源: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5-13 17:02

李晓颖代表

李晓颖代表提出的关于全面提升我市国有企业主动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建议,经研究答复如下

市国资委会同市商务局、市数据局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不断加强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学习和研究,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推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

全市层面,积极推动数字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在信创、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领域,取得AI国产操作系统、国产DCU、超高功率激光器等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的重大技术和产品。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在脑机接口领域发布首款全国产高性能事件相关电位仪“神工-神关”、混合驱动外骨骼+虚拟现实步行康复系统“神工-神行”,打造“片上脑机接口”智能交互系统。支持各区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一区一品”数字经济布局。天津市大模型应用生态基地正式揭牌,瞄准港口、教育、医疗、法律服务、智能校对等领域,发展生成式AI产业集群。天津市人工智能垂直大模型创新社区加快建设,聚焦教育、金融、医疗“3+X”产业领域,以应用场景牵引产业创新资源。谋划天津市数字岛数据要素产业园,积极布局数据采集、标注、加工分析和数据应用等领域企业,营造良好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红桥区智慧出行、河北区智能网联车、武清区算力产业等一批数字产业聚集区加快建设。

国资系统层面,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业绩考核中设置研发投入考核指标,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选择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企业和典型场景,打造工作试点。搭建对接平台,推动国有企业联合上下游开展由点到面的全方位生态合作。在推动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方面,如天津港集团配合市交委推进港口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推动“津港通”平台上线试运行,完成首页、用户统一认证等功能设计与开发,实现客户通过一个平台登录完成港口业务办理。在加强智能现场建设方面,天津港集团应用5G、北斗定位系统、无人驾驶、云数据中心、大数据管理平台等高新技术,将离散的系统数据进行统一整合,使业务深度融合,建成为全球首个100%使用电能的“零碳”码头,较同规模传统集装箱码头人员降低60%,减少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50%,较同等岸线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投资减少20%。在数字产业布局方面,2023年成立了天津数字经济产业集团,在专业应用软件、智慧交通、智慧城市、AI+无人机等业务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布局,致力于打造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低空经济的领航者。

二、推动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市国资委把数字化转型作为推动监管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目标,制定了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指导企业明确应用场景、突出数据思维、梳理业务逻辑关系、建设数字管控流程、完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推动企业加速提升数字化技术水平,深入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完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在基础数字平台建设方面,如能源集团积极打造生产运行域智慧能源运营管理中心,基于全信创技术路线开发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燃气和供热管网空间数据100%整合对接;完成了电力、燃气、供热板块生产运营域系统数据盘点及入湖,汇聚了生产设备设施运行数据,支撑在线经营、陈热调度等6个场景应用;确定生产运行域350余个核心业务指标,按照业务场景归属至10个“一张图”专题页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在两化融合方面,积极推动监管企业打造数字化车间、工厂。2023年和2024年监管企业共打造数字化车间7个,数字化工厂6家。如食品集团推动所属海河乳品按照场景驱动、快速示范的原则,加强智能工厂建设,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生产执行做到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动决策、精准执行,提高生产质量、生产效率,赋能企业提质增效。在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方面,如天津港集团建成港口行业首个A级绿色低碳算力中心,新增10146vCPU算力、增加741TB存储空间,搭建全栈软硬件国产化的“津港云”平台,为“津港通”平台、JTOS等核心系统稳定运行提供自主可控算力支持。

三、在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

市商务局积极加强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做好服务和指导,推动我市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更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在国际化进程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例,市商务局认真做好企业帮扶指导,全方位推进RCEP落地。2024年,牵头落实《天津市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若干措施》,会同天津海关、市贸促会联合开展调研服务,走访TCL中环等多家企业,一对一帮扶指导企业用好RCEP开展进出口贸易。组织有关部门与商务部研究院就RCEP工作开展调研座谈,学习交流工作经验,提高落实RCEP工作水平。会同天津海关、天津市贸促会、天津自贸区创新发展局、滨海高新区共同建设“天津市(滨海高新区) RCEP综合服务示范区”,举办建设启动仪式,签署合作备忘录,开展业务培训,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宣介。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坚持稳中求进,增强数字产业发展韧性,用好中央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效应,用好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形成奋勇争先的良好发展局面。

一是抓好顶层设计谋划。出台《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大力发展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和数字要素驱动业等核心产业,实施数据要素改革攻坚工程、数字技术创新引领工程、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工程、数据基础设施筑基工程、数字开放合作领航工程和数字经济载体打造工程等六大工程,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二是做大做强平台经济。发挥网络货运、灵活用工、循环经济等方面的优势,鼓励G7易流加大数字能源业务比重,加速自研智能安全软硬件设备布局海外市场。支持云账户利用数据优势,探索布局数据业务板块。支持中再生(天津)深化与本地钢铁企业、资源回收企业合作,立足京津冀地区重点打造废钢铁、废有色、报废机动车拆解等再生资源产业,做大在津业务规模,力争营业收入突破40亿元。

三是推动建设重点园区。以滨海新区为核心打造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重点推动南开区、和平区等区聚焦不同赛道取得突破。支持河西区依托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园和天津软件园先导区,打造“数字岛”数据要素产业园区标杆,积极布局数据采集、标注、加工分析和数据应用等领域企业。紧紧围绕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数字健康、工业物联网等产业细分赛道,力争2025年招引不少于50家数字经济企业。

四是将加强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宣讲培训,助力国有企业增进对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经贸规则的理解应用。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调研服务,了解企业的具体诉求,支持国有企业“走出去”,塑造良好国际形象,在加强国际合作中不断提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增强竞争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