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伊代表:
王子伊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大胡同商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建设公共交通站点的建议,经市国资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研究,答复如下:
市国资委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新”“三量”工作部署,把盘活存量资产作为落实“四个善作善成”的具体实践,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现实抓手,将盘活存量作为推动国企与民企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突破口,加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度,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存量资源盘活。
一、系统推进盘活存量工作
一是坚持高起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国资系统“三量”方案“精细版”并实施,指导监管企业制定“三量”工作方案2.0版,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推动企业集团层面组建专班,与属地政府合作招商,确保抓出成效。
二是理清存量资产底数,加大闲置资产推广力度。全面梳理土地房产、股债权、产能等各类存量资产资源,用好“数智化系统”实时动态管理。指导监管企业利用线上平台+线下集中推介的方式,拓宽存量资产传播广度。定期通过产权交易中心官网、监管企业官方公众号等载体发布存量资产招商信息;线下指导监管企业以定向邀请、座谈招商等方式,集中力量重点推介,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
三是打造服务工具,助力存量盘活。统筹整合国资系统工程咨询和设计建设类资源,以国兴资本海河设计集团、天咨集团、产权交易中心为主,打造“服务工具箱”;整合国有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资源,以津融集团为主体打造“金融工具箱”,成立100亿元规模的“三量”股权投资基金,将基金投资方向与招商引资需求精准匹配。
二、公交集团盘活存量情况
公交集团持续深化落实“三量”工作,不断在“活”上发力、在“质”上用功,在“效”上提升,切实让各种资源“动”起来,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新动能。加快资产盘活,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内容为王”“善建善营”,突出重点盘活存量,深挖资源,精准开发。2024年累计盘活项目83个,合同额5800余万元,同比增幅8.7%。
一是推进大地块开发,公交集团第二客运地块项目已纳入河西区“城更”项目,已获批复拟于近期启动。二是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正在编制16处场站设计方案,待与国网电动公司、国华绿电公司签订三方协议后,正式施工建设。三是加快推进充电桩和换电站项目建设,已完成葛沽公交场站相关手续申报,待规划局审批后进场施工;与天津易易唤能科技有限公合作的梅江西换电站项目,正在申请电力审批。四是拓展公交场站新业态,深化与金拱门公司项目合作,实现海泰北、华苑、职业大学、解放南路4处场站得来速餐厅正式开业。有序推进九连山路、师范大学、方山道等3处新增选址前期调研和方案编制;完成京东养车项目合同签订。
三、多措并举提升运营效能
公交集团按照“强骨干、去重叠、补薄弱、填空白”的线网调整思路,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广泛征求乘客意见,分类分层实施线网调整,综合运用裁弯取直、调密补疏等方式,压降低效公里,增加有效供给。充分发挥三级智能调度平台作用,强化对各线路全运时监测管控,着力在提升客流分析的精准性、运力调配的高效性、公里投放的有效性、班次间隔的合理性上下功夫,科学匹配运能运量,减少乘客候车时间,提高通勤效率。2024年完成线路“开、调、停”104条,开通通学公交26条。新购800部新能源公交车,双层公交车闪亮回归,投产后47、48路日均人次增幅7%,有值人次增幅11%,受到市民百姓欢迎。通过线路、车辆的优化,增强了公共交通吸引力,促进客流人次的逆势回升。
四、提升商区公共交通服务供给
市国资委与市交通运输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高度重视大胡同商业区的公共交通状况及发展。目前,该片区周边设有4处公交站点,分别为估衣街站(西侧),停靠公交线路 15条;北门站(南侧),停靠公交线路 15条;金华桥站(北侧),停靠公交线路4条;大胡同商贸中心站(东侧),停靠公交线路 5条。上述线路覆盖全市各主要片区,基本满足市民群众前往大胡同的出行需要。
万隆市场关闭后,组织公交集团于2021年7月与大胡同集团商户进行沟通座谈,听取商户意见,协调公安交管部门将金钟桥大街改为双向道路,并在商场东门增设大胡同商贸中心站,在原有846路基础上又增加了651、806、836、180等线路,加之商业区附近原有公交站点停靠线路,覆盖中心城区各主要地区及滨海新区、静海区,形成了远近结合的公交线网辐射模式。同时,积极组织推动大胡同商业区附近地铁4、7号线东北角站“一站两区间”工程实施。2023年7月,地铁东北角站启动实施,目前该项目正在推动金钟里、利民里、均和里等小区征收拆迁。轨道交通集团已在完成拆迁区域进行圈围,开展管线切改等工程施工,项目建成后可以极大缓解该区域交通通行压力。
下一步,结合代表的建议,我们将组织公交集团针对大胡同商区的出行需求再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客流需求实际进一步优化配套公交线路。地铁线路建成开通后,进一步调整或增设靠近地铁站的公交接驳点,提升换乘便利性,推动该片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