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广世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提案,经研究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国有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对于更好发挥国有企业“三个作用”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市国资委会同市交通运输委、市科技局、市城市管理委、滨海新区、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吸纳,结合工作实际持续抓好落实。
一、加强多方合作,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一是组织市属国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024年,市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渤化集团、轨道交通集团等10余家市属国企,分别赴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对接,共同研究促进校企双方就科技成果转化。市国资委与市教委联合举办“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天津高校进国企对接活动,并与市教委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实习实践、就业创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此基础上,市属国企持续加强与高校和天开园企业对接合作,已达成多项合作。如交通集团广通公司与南开大学共同开展车载单北斗定位终端产品,渤化海晶与天开园企业推动相变储能技术在企业盐田养殖池应用场景落地应用。市科技局支持国有企业整合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深度参与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化科研组织能力,围绕我市“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和 12 条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 17 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中,国有企业牵头组建的有7家。
二是持续推动市属国企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市国资委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市属国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通过牵头或共建方式加强创新平台建设。2024年市属国企牵头组建市级创新联合体2个、市级产业链创新联合体5个,涉及高端装备、信创、轻工和绿色石化产业链。飞鸽集团与天津大学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联合创建“天飞骑行产品创新设计与研究中心”,合作开发“飞鸽”智能感知系统。百利集团在天开园办公地点设立了“百利装备集团科创孵化中心”,组织集团所属学院与驻园企业共同立项开展工艺验证合作。市科技局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持续开展天津市“雏鹰—瞪羚—领军”企业评价,国有企业在科技领军(培育)企业中占比约35%。
三是持续推动市属国企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挥重点国企示范带动作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遴选能源集团纳入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指导能源集团制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并按照任务节点工作要求,完成集团生产运行域智慧能源运营管理中心、基于信创的能源行业投资项目全流程管理业务单元、“一机多办”智能服务终端升级项目三项任务。聚焦渤化集团等重点制造业国企,积极打造数字化车间、工厂,近两年市属国企共打造数字化车间7个、数字化工厂6家。2024年,大沽化工“化工全流程数智化管理智能工厂”入选首批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
二、龙头企业带动,增强产业控制能力
一是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持续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入总结《天津国有经济布局“十四五”规划》经验成效,认真做好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借助天咨集团、天津国资研究院等智库企业专业力量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2024年11月,全面启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并邀请市发改委、华为公司专家专题辅导。2025年3月,组织市属国企进一步推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国有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明确自身在重点产业链中的定位。“十五五”期间,拟推动市属国企重点布局发展绿色石化、高端装备、农业食品、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领域,聚焦重点领域做强重点国企,更好发挥产业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津集聚,为天津产业重点发展和成龙配套贡献更多国资国企力量。
二是聚焦市属国企优势特色领域,强化产业链协同。立足天津国资国企资源禀赋,在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港口、文旅等领域,发挥重点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打造国资龙头企业,加快形成定位清晰、主业突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支柱作用的实体产业板块,持续促进全市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发挥市属国企主体作用,结合所在领域特点,积极拓展产业链上下游投资布局与对外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更好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市属国企通过创新合作、资源共享、协作配套、“串珠成链”、组织开展“揭榜”攻关、建设特色载体园区等多种形式,开展产业链融通共链发展行动,促进与上下游各类企业协同发展,积极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三是聚焦绿色化方向,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市国资委指导能源集团、渤化集团、泰达控股、水务集团、轨道交通集团等重点领域国有企业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行动方案,发挥国有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企业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加快转型升级。引导支持市属国企积极投资新能源项目,金开新能发挥上市公司优势面向全国布局做强新能源主业;渤化集团加氢母站项目投产运营,积极稳妥探索布局氢能产业;能源集团与国投电力、大唐国际、国电电力合作在宝坻区、滨海新区建设了多个风电和盐光互补项目;水务集团开展实施津滨威立雅分布式光伏项目和凌庄水厂光伏发电项目;轨道交通集团实施“低碳场站+绿色能源”项目,加快双街、胡家园、李明庄等光伏项目建设。下一步将推动市属国企持续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引导能源集团、金开新能等新能源领域国企加快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三、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安全支撑能力
保障港口安全。市交通运输委指导并支持天津港集团设计研发了《天津港智慧环保管理模式及平台》及《码头岸电箱智能化系统》、开展了《天津港环境保护与绿色港口发展研究》等5项课题,协同港口标委会组织编制并发布了8项标准。在滨海新区政府的统筹推动下,天津港现已培育拖车超速声光警报应用、磁吸式起重稳定牵引器、安全生产数智化管控平台等典型项目。推广应用危货集装箱实时温度监控等成果,助力安全管控能力提升。开发应用“视频云脑”移动端,助力智慧港口升级版建设。凝结提炼视频巡查、无人机飞巡经验,重点单位实施无人机每日飞巡、每日交班。强化“五个统筹”功能建设,优化应急工作机制,高效运行应急指挥中心。
保障城市安全。市城管委正在全力推进天津市城镇燃气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助力提升天津市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水平,平台涵盖燃气行业监管决策系统、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系统、燃气行业监督评价系统等多个模块,旨在实现燃气安全风险的常态化监测、动态化预警、精准化溯源和协同化处置。该平台通过整合全市燃气管网的运行数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燃气管网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提升应急响应与预警决策能力,通过平台的智能分析和预警功能,管理人员可以迅速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方案,调配应急资源,确保在最短时间内控制和解决燃气突发事件,减少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平台通过构建燃气管网的数字孪生模型,实现对燃气管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对管网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平台能够提前预测和防范管网的系统性安全风险,为城市地下管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保障能源安全。“十四五”以来,天津聚力调结构、保供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能源结构不断改善,总体呈现煤炭消费比重明显下降、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比重稳步提高的结构演变态势。市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加强储备能力和供应体系建设,建成国家管网、中石化、北京燃气 3 座LNG 接收站,能源枢纽地位逐步显现。推动储气能力建设,深化与国家管网在津 LNG 接收站、中石油在津储气库合作,支持鼓励我市企业高效利用在津储气库富余库容。持续拓宽领域、深化合作,市政府与国家管网集团、中石油等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持续加大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研究与实践等内容,推动天津市“双碳”目标实现。天津市城镇燃气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整合燃气企业的运行数据,实现对燃气供应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优化燃气供应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确保城市能源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保障信息安全。加强组织推动,市国资委持续督促市属国企进一步压紧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网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强化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坚持机制保障,推动市属国企落实网络数据安全月报告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指导推动企业开展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做好数据安全自评估工作。落实整改提升,结合有关主管部门反馈的企业网络安全风险漏洞,及时督促整改,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及网络数据安全专题培训,大力推进企业信创场景培育,为国有企业网络数据安全工作夯基垒台。
再次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感谢您对天津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